聯(lián)系方式:400-990-3999 / 郵箱:sales@xiyashiji.com
西亞試劑 —— 品質(zhì)可靠,值得信賴
訂貨編號 | 產(chǎn)品名稱 | 規(guī)格 | 包裝 | 原價 | 現(xiàn)價 | 數(shù)量 | 操作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A14821-500g | 四氯化鈦 | AR,≥99.0% | 500g | 81.00 | 81.00 |
|
化學性質(zhì)
危險屬性
質(zhì)量標準
MSDS
采購詢價
問答
一、物理性質(zhì)
1. 外觀:無色或微黃色液體,具有刺激性酸味。
2. 熔點:-25℃。
3. 沸點:135-136℃。
4. 密度:1.726g/cm3。
5. 溶解性:溶于冷水、乙醇和稀鹽酸。
二、化學性質(zhì)
1. 結構特點:TiCl4分子為四面體結構,每個Ti4+與四個配體Cl?相連,具有高度的對稱性。
2. 反應性:
- 在空氣中發(fā)煙,生成二氧化鈦固體和鹽酸液滴的混合物。
- 受熱或遇水分解放熱,放出有毒的腐蝕性煙氣。
- 具有較強的腐蝕性,可與水劇烈反應。
- 可與路易斯堿溶劑(如THF)放熱反應,生成六配位的加合物。
- 存放時會生成鈦氧化物及氯氧化物。
3. 穩(wěn)定性:對熱穩(wěn)定性較好,加熱到2300℃以上才部分分解,完全分解需要更高溫度(4700℃以上)。
4. 危險性:高毒,具強腐蝕性、強刺激性,可致人體灼傷。吸入本品煙霧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強烈刺激癥狀,嚴重者可發(fā)展成肺水腫。皮膚直接接觸其液體可引起嚴重灼傷。
1. GHS分類:四氯化鈦屬于第8.1類酸性腐蝕品。
2. 安全術語:
- S7/8:保持容器嚴格密閉并干燥。
- S26:眼睛接觸后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并征求醫(yī)生意見。
- S36/37/39:穿戴適當?shù)姆雷o服、手套和眼睛/面保護。
- S45:發(fā)生事故時或感覺不適時,立即求醫(yī)(可能時出示標簽)。
- S46:食入時,立即求醫(yī)并出示容器/標簽。
- S62:吞食后不要催吐:立即求醫(yī)并出示該容器或標簽。
3. 風險術語:
- R11:高度易燃的。
- R14:與水猛烈反應。
- R34:引起灼傷。
- R48/20:有害的:經(jīng)吸入長期接觸有嚴重損害健康的危險。
- R63:可能有損害未出生嬰兒的危險。
- R65:吞食可能造成肺部損害。
- R67:蒸汽可能引起困倦和眩暈。
4. 急救措施:
- 皮膚接觸: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,用清潔棉花或布等吸去液體,然后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,就醫(yī)。
- 眼睛接觸:立即提起眼瞼,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,就醫(yī)。
- 吸入:迅速脫離現(xiàn)場至空氣新鮮處,保持呼吸道通暢。如呼吸困難,給輸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進行人工呼吸,就醫(yī)。
- 食入:用水漱口,給飲牛奶或蛋清,就醫(yī)。
5. 消防措施:
- 危險特性:受熱或遇水分解放熱,放出有毒的腐蝕性煙氣,具有較強的腐蝕性。
- 滅火方法: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耐酸堿消防服。滅火劑為干燥砂土,禁止用水。
- 滅火注意事項及措施:消防人員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、穿全身防火防毒服,在上風向滅火。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。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,直至滅火結束。
6. 泄漏應急處理:
- 應急行動:根據(jù)液體流動和蒸氣擴散的影響區(qū)域劃定警戒區(qū),無關人員從側風、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(qū)。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,穿防酸堿服。穿上適當?shù)姆雷o服前嚴禁接觸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。盡可能切斷泄漏源。
- 小量泄漏:用干燥的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覆蓋泄漏物,用潔凈的無火花工具收集泄漏物,置于一蓋子較松的塑料容器中,待處置。
- 大量泄漏: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,用飛塵或石灰粉吸收大量液體,用耐腐蝕泵轉移至槽車或?qū)S檬占鲀?nèi)。
7. 廢棄處置:廢棄處置應按照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(guī)的要求進行。具體廢棄處置方法請參考相關法規(guī)和標準。
8. 安全數(shù)據(jù)表(MSDS):四氯化鈦的MSDS提供了詳細的化學品信息、危害信息、急救措施、消防措施、泄漏應急處理、操作處置與儲存、接觸控制與個體防護、理化特性、穩(wěn)定性和反應性、毒理學資料等信息。
1. 外觀與性狀:無色或微黃色液體,有刺激性酸味。
2. 熔點:-25℃。
3. 沸點:136.4℃。
4. 相對密度(水=1):1.73。
5. 飽和蒸氣壓:1.33kPa(21.3℃)。
6. 臨界溫度:358℃。
7. 臨界壓力:4.66MPa。
8. 溶解性:溶于冷水、乙醇、稀鹽酸。
9. 穩(wěn)定性:干燥時不導電,且電解時也不分解。四氯化鈦有一定的氧化性,與堿金屬、堿土金屬進行反應,被還原成鈦、三氯化鈦、二氯化鈦。
10. 毒理學數(shù)據(jù):屬高毒類,急性毒性LC50400mg/m3(大鼠吸入),能使人患有慢性支氣管炎、慢性肥厚性鼻炎、咽炎等。
11. 生態(tài)學數(shù)據(jù):該物質(zhì)對環(huán)境可能有危害,對水體應給予特別注意。